青海油田 | 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赋能油田高质量发展
石油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24/9/5 16:08:16
“物联网像一张看不见的网,监测着油气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油气井监控、设备管理、安全生产、数据分析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优势。”信息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青海油田地处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依托差、生产区域点多线长,管理难度较大。多年来,青海油田以建设智能油田为目标,深入开展油气生产物联网技术的试点和应用,以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为方向,实现了同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达到了过程监控、安全监管、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数据采集更高效过去,各井场、集气站的生产数据只能通过人工巡检得到,物联网采集监控设备上线后,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控油气水井的压力数值、工况分析等生产实况,大大提升了管井效率,有利于制定更加优化的生产方案和工艺流程,同时对现场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数据是对现场情况的直接反馈,油井油压、套压,水井注水压力、流量等生产运行数据有了实时采集和数字化传输之后,我们能时间发现生产异常状况,处理问题的速度比传统人工巡检快了不少。”说起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的好处,采油二厂基建中心副主任罗玉海的评价是“忠实、可靠”。据了解,采油二厂油井开井561口,水井开井213口,均已实现A11物联网标准单井数字化。5座小型场站,11座集油撬,5座注水撬均实现“现场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定期巡检”功能,三类场站数字化覆盖率100%,无人值守100%。人力资源更节约物联网采集监控设备通过前端采集,搭载监控系统和生产管理子系统,能够对关键生产数据进行集中监控。巡检方式由人工巡检转变为电子巡检,由全面巡井转变为重点巡井,故障发现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缩减至1小时以内,在降低岗位工人日常巡检工作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场站运行的安全性。据了解,涩北气田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建立了完善的自动化气田架构。但随着场站的扩建、现场电气仪表设备和数据库内扩建点数不断增加,自控系统运行负荷不断加重,对气田的自动化控制、数据通信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气田平稳运行,采气一厂对涩北气田的集气站自控系统通信链路进行了优化,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保障了工作量不减、工作标准不降。“通信链路优化之后解决了站内数据远传时中断和更新不及时的被动情况,减少了工人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同时实现了小站、区控中心、总调中心的三级监控,可以随时掌握各区块生产动态,保障了生产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采气一厂生产维护中心侯天佑介绍。设备调控更智能物联网采集监控设备通过一套完整的站内数据采集、自动控制系统,可在全方位了解油气生产场所生产数据的同时,做到对漏油、停抽、功图异常等情况的精准管控和及时报警,多方位、多角度“问诊”,随时对设备进行过程控制、紧急停车、流程倒换等措施,对水井注水实施远程调控,上下联动,做到及时协调、跟踪、解决问题,确保油气水井处于状态。采油二厂乌南联合站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了抽气撬、原油储罐补气抽气工艺流程全自动连锁控制及安全联锁保护,提高了天然气有效利用率,减少了天然气等有机物的排放,提升了环保管理能力,实现数字化与环保管控有效融合。安全监管更高效油田各生产区域实现关键节点视频监控基本覆盖。这一举措对设备运行、场站人员管理、关键路口管控以及重大危险源、施工作业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做到了实时监控和可视化管理,保证了减员不降工作标准、减员不降本质安全。采油二厂视频监控系统重点部署在各场站及生活区域,依托现有一类场站(乌南联合站和昆北联合站)“雪亮工程”和“安眼工程”,对该关键场站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做到“事前及时预警,事中常态检测,事后规范管理”,切实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在提升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方面,我们通过管网地理信息采集定位及管网三维建模建立应用,在管线出现失效时,根据三维地图的GPS准确坐标与单井远传压变,能快速判断出管道失效位置,为后续处理赢得宝贵时间。”罗玉海介绍。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为油田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以“智慧装置”助力现场干好“聪明活”,为油田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文章来源:青海油田
【免责声明】
石油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